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6月份以来,在经历了此前将近一年的快速上涨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股市出现连续的踩踏式暴跌。银行资金不能直接入市,所受直接冲击也相对较小,但并非完全没有影响。本文重点分析资本市场影响银行的途径,并就银行发展资本市场相关业务谈几点思考。

    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银行的七大途径

途径一:储蓄存款波动。存款和股票是最常见的两大投资渠道,前者保本稳定但收益率较低,后者预期收益率高但风险也高,两者之间某种程度上存在跷跷板效应。当股指处于上涨通道时,就会有较多的资金从银行存款转到股市之中,反之亦然。例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股指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居民将存款转移到股市进行股票投资,导致去年以来多个月份个人存款增长都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今年四、五月上证综指月涨幅分别为18.5%、3.8%,直接导致四、五月份个人存款增长分别下降1.05万亿元和4413亿元。

    途径二:信贷需求波动。当前中国经济杠杆率偏高,很大程度上与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有关。去年以来的这一轮股市上涨,部分原因也是为了鼓励企业进行股权融资,降低杠杆率。2015年前五个月,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2888亿元,同比多1169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4.17%,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假设企业融资需求总量不变,股票融资增加,就意味着对银行贷款需求的减少。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15年二季度信贷需求指数为60.4%,比去年同期下降11.1个百分点,为近十年来最低。贷款需求下降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经济增速回落,第二位的就是包括股票在内的直接融资替代。

途径:贷款“挪用”。中国严禁银行信贷资金用于投资股市,但对于贷款客户私自将贷款转移到股市进行投资,银行其实很难监控。第一,对于一定额度以下的贷款,并不要求指定资金用途和实贷实付,银行很难控制资金流向。第二,对于要求指定资金用途和实贷实付的贷款,贷款人也有很多渠道将贷款资金转移到股市进行投资。对于银行贷款被挪用到股市,银行将同时面临合规风险和信用风险。合规风险是指监管部门会指责银行没有尽到监管资金用途的职责,市场风险是如果客户股市投资失败,可能会发生贷款违约。

途径:资产管理。相比银行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银行资产管理部门管理的客户理财资金可以更加方便自由的参与资本市场。银行理财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证券投资基金、打新基金、ETF;Pre-ipo、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等类投行投资;券商两融收益权、收益凭证、股票质押融资以及伞形配资等类固定收益投资,等等。银行理财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增加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但也会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而加大收益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就是风险的上升。尤其是参与伞形配资的理财资金,尽管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且一般有平仓条款保护,但在股市大跌过程中,还是可能因下跌过快、无法及时平仓而出现本金损失。可以说,获得的是固定收益,承担的却是本金风险(尽管是小概率)。理财资金属于客户的钱,损益由客户承担,但考虑到刚性兑付的存在,如果真的发生了本金损失,恐怕还得银行埋单。

途径代销、托管与存管。在分业经营的格局下,代销、托管与存管是银行参与资本市场的最传统、也是最正统渠道,但其重要意义却容易被忽略。表面看来,它们赚取的只是微薄的手续费,而且一般是被动接受市场波动影响,很难有所作为。实际上,这三项业务是银行应对资金脱媒趋势的最重要阵地。基金托管的价值在于使银行与资本市场的主体、也是最具创新性的机构投资者保持实时联系,锻炼和提升银行服务金融机构客户的技术和能力。基金代销和证券保证金第三方存管的价值在于,让储户的资金脱媒不脱行。根据资本市场行情的不同,客户资金投资银行存款、基金或者股票,但最终都要回到银行体系,只是形态不同。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如果一家银行第三方存管业务做的好,那么在牛市期间,证券保证金存款的增加就可以很好的对冲储蓄存款的下降,从而保持资金来源的总体稳定。

途径六:投资银行业务。尽管有分业经营的严格限制,除了不能从事保荐与承销这一核心业务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还是有很大施展空间的。包括以财务顾问身份协助拟上市企业客户做好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已上市企业提供募集资金监管专户服务,为客户提供并购咨询和并购融资服务,参与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顾问服务,为证券公司承销短期融资券发行等等。如果说其他业务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渠道优势的话,投资银行业务则考验的是商业银行综合化服务能力,特别是银行将自身资金优势转化为综合化服务优势的能力。

途径七:企业客户传导。当银行企业客户投资股市的盈亏影响到自身偿债能力,就会间接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其中有两类行为需要特别关注:一是部分企业以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进行股权质押贷款。据统计,目前规模约为2万亿元,其中银行发放的约4000亿元,其余是券商、信托等发放的。股权质押率一般在50%以下,受股市波动影响不大。但股市涨跌,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从而影响银行贷款。二是个别企业脱离主业,在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期货市场进行投资、甚至投机。

    除以上七种途径,股市波动对银行的影响,还包括影响银行持有的证券公司债券加之、影响银行综合化经营附属子公司、影响上市银行资本补充以及影响银行自身股价进而影响银行的国际排名,等等。

四点思考与启示

无论股市涨跌,银行积极发展资本市场相关业务是大势所趋。资本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直接的原因是增加股权融资进而降低经济杠杆率,根本的原因在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所在的新兴产业人力资本密集、风险高、缺乏有形抵押品,传统银行体系不能有效对接,需要强大的资本市场来提供融资支持。因此,从十八大报告到三中全会决议,均提出要加快发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在这个大背景下,股市涨跌可能只是表象,股市涨跌背后的产业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市场、创业板市场建设,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更多企业转向债券股权融资、兼并收购大幅增加和更多居民金融资产的非存款化,才是银行积极发展资本市场相关业务的根本驱动力。认识到这一点,银行发展资本市场业务将不再是受股市暴涨的赚钱效应刺激反应,更不会因股市回调而放缓发展资本市场业务的步伐。

坐拥三大资源,商业银行发展资本市场相关业务大有可为。一是客户资源。无论是新三板还是创业板、主板,一家企业在准备上市前,可以从来没有与证券公司打过交道,但肯定与商业银行有业务往来,即使没有银行贷款,也会有最基本的支付结算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己既了解客户、又了解资本市场的优势,帮助客户完成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资金资源。融资融券、并购贷款、过桥贷款、债务重组甚至战略投资等等,这些业务所需要的资金都是券商难以满足的,离不开银行的大力支持。三是信用资源。在所有的金融类别中,银行所受监管最为严格,银行信用最受百姓认可。这也是银行理财更受投资者欢迎,银行代销基金份额最大的原因。只要能够把上述三大资源优势利用好、发挥好,银行发展资本市场相关业务绝对潜力巨大。

市场文化迥异,商业银行须采取专业化、独立性的经营机制。以存贷款为核心业务的商业银行,追求的是基于大数定律之上的稳定平均收益,是典型的稳健型文化。而以投资交易为核心的资本市场,追求的是高风险、高收益、高回报,是典型的进取型文化。因此,商业银行参与资本市场业务,特别是如果涉足高风险的投资交易领域,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机制。考虑到存贷款仍然是主体业务,商业银行最好的选择是组建专业化、独立性的经营单元(事业部或者子公司),在产品研发、薪酬激励、风险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与资本市场业务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当然,所谓专业和独立是相对的,不能离开银行母体的丰富资源,否则就会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和误区。

两种参与策略,商业银行应选择与自己战略定位相契合的模式。第一种策略是商业银行直接“入市”,参与到资本市场的核心领域,也就是投资交易业务,可以是自营资金,也可以是理财资金,当然具体参与方式会是多样的。第二种策略是商业银行不“入市”,但可以成为各类入市资金的“通道”,为资本市场提供各类“基础服务”。所谓通道,主要是代销、托管、存管等业务,所谓基础服务,主要是银行利用自身的人才、系统、技术等经验和优势,为公募基金、PE等各类参与主体提供外包服务,比如一些银行利用自己在基金托管方面积累的技术优势,为基金公司提供份额登记、核算、估值等运营方面的外包服务。以上两种模式,第一种要求商业银行练就证券公司的本事,不求业务规模但求汇报率;第二种要求商业银行把自己支付结算的主营业务发挥到极致,以规模博收益。(本文发表于《农村金融研究》2015年第7期)

 

 

话题:



0

推荐

付兵涛

付兵涛

24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银行业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银行业发展。作者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博主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hgtaoping”。 除明确注明为转载文章外,所有博文均为博主原创,未经博主允许,严禁转载。 联系方式:fubingtao@139.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