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周小川行长提出应对热钱的“池子”说,市场对此有很多解读,在笔者看来,它至少告诉我们三个层面含义:一是热钱流入危害大,不可掉以轻心;二是热钱流入数量多,防控任务艰巨;三是热钱流入难避免,堵疏必须并重。   热钱被定义为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的跨境流动资金,其危害也自于其短期逐利性:它不会安心于停留在银行账户上或者投资于传统制造业,因为收益率低;也不会像PE资金那样进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因为回报期长。热钱最感兴趣的领域不是实体经济,而是资产市场,因为资产市场最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收益。同时,资产市场相对较少的进出限制,也符合热钱快速流动的需要。热钱涌入推动资产价格上涨的过程,会营造币值稳定上升、资产价格蒸蒸日上、经济发展欣欣向荣的泡沫假象,然而一旦热钱撤退,泡沫破灭,紧接着就是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最好的例证。

处于货币升值过程中的经济体,最容易受到热钱的“青睐”。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到2008年年中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曾经出现过一轮热钱流入中国的高潮,2007年包括房价和股价在内的资产价格均快速上涨,通货膨胀也一路走高。而2008年股市下跌、房价下降、经济增速见顶,虽然主要是经济周期和国际金融危机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得不承认,金融危机之后的热钱迅速撤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与上次相比,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因为现在除了人民币二次汇改后的渐进升值因素,还有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美联储释放的大量资金除了少部分滞留国内,大部分将要流出美国追求更高收益,而这些热钱钉住的重点显然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经济复苏较快的新兴经济体。热钱不管以何种途径流入,最终必须要以人民币的形式存在,9月份银行新增外汇占款高达2896亿元,10月份数据尚未公布,但肯定更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广义的热钱,不能仅计算境外非正常流入的资金,还要包括应走未走的资金(如被推迟的进口付汇),这部分资金不会增加外汇占款,但实际上也属于热钱的范畴。

对于中国来说,防范热钱最有力的屏障还是我们的资本项目管制,甚至一向主张资本自由流动的IMF也建议新兴经济体加强资本管制以防范热钱,监管部门最近完善了相关政策制度,对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也在加强。但是正如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样,再完善的资本管制也无法实现对热钱的百分百阻击,这就产生了新的问题:面对已经进来的热钱,怎么办?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实行总量对冲,通过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将进来的钱收到央行的口袋里。但我们现在发现,这是不够的,总量对冲不能解决结构问题。目前我国的M2主要来自于外汇占款和贷款的派生存款,外汇占款的背后是期望套利的结汇者,贷款对应的主要是国内的企业和个人,两者行为模式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热钱快速流入的过程中,外汇占款在M2中的比重必然会提高,总量对冲会固然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但改变不了套利资金比重提高的现实,热钱仍是热钱,对经济的破坏性犹存。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对热钱的引导和疏通。疏通引导入境的热钱,也有三层含义:一是告诉热钱哪些地方是不欢迎它的,比如关系民生的食品和住房领域,不允许热钱炒作。近期有关外资机构和境外居民购房的新规定,是一种直接的明示,而酝酿中的房地产税收则是一种间接的抑制。二是适当放开一些允许热钱投资的领域,这些领域应该具备市场容量相对较大大、对经济大局影响相对较小两个特征,同时还要具有有足够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空间。对此,除了一般理解的股市外,奢侈品市场、黄金市场、书画古董等收藏品市场也可以作为吸收流动性的领域。三是改变货币升值预期,促使热钱自行回流。热钱流入的根本原因还是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通过制度改革和机制设计,消除人民币的单向升值预期,降低热钱的盈利预期,才是治理热钱的根本之道。

(此文已发表于财经网:http://www.caijing.com.cn/2010-11-29/110578892.html

话题:



0

推荐

付兵涛

付兵涛

24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银行业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银行业发展。作者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博主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hgtaoping”。 除明确注明为转载文章外,所有博文均为博主原创,未经博主允许,严禁转载。 联系方式:fubingtao@139.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