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农村医保等米下锅

(20100311英国《金融时报》)

在两会召开,政府大谈加大民生投入之际,中国卫生部于 3月9日通过其网站公布了2009年中国"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09年新农合筹资总额为94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9亿元,地方财政补助资金471亿元,农民个人缴费194亿元。从这个数据上不难看出,中国财政给农民买医疗费用的总额是740亿

这个数据,平均到庞大的7.59亿参合的农民面前,意味着每个农民能够从政府财政手里拿到的医疗补贴不到一百元。一百元,连南京周久耕抽的一包天价烟都不及的数据,让两会上关于政府加大民生投入的话题充满了尴尬。这种尴尬来源于:2009年全国财政支高达为75874亿元,而用于中国最庞大的农民群体的医疗补贴,这个非常重要的民生开支,却占比不到百分之一。

(博主点评:温家宝总理在2月26日与网友交流时说,卫生部部长陈竺告诉他,解决大病统筹问题能够达到300元的出资标准,基本上就够用了。温总理还说,今年我们的城乡医疗保险国家出资水平再增加50%,由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20元,如果加上个人适当出资,这就可以达到150元。

虽然到目前,笔者还没有办法通过官方的数据查到2009年中国财政总的相关医疗卫生的开支,但是相关数据显示中央财政用于这方面的开支是1266亿元,较上年增长48.2%。以2008年中国财政在医疗方面,总开支达2757亿做基数测算,初步估计2009年医疗总开支不到4000亿,占财政总开支的比重大约在5%左右。而在1990年,对医疗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竟然高达9.6%。这意味着,这些年来尽管政府大喊加大民生投入,尽管医疗投入的总额在增加,但所占的比重却在下降。这也间接说明了医疗这个核心的民生问题,在财政开支中的地位是逐步下降的。

当然,对医疗开支的数据分析,还不能简单停留在这个层面。这次两会上关于民生投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两大热点。那么就必要借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路的重点就是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我们同样可以用集约化、精细化的方式,用放大镜来分析这些医疗开支这些数据,从而对政府对于民生投入有更客观、全面的认识。

最大的疑问是:政府财政开支了4000亿,但用在7.59亿农民身上的钱只有740亿,其余的钱到哪里去了呢?这里面就要仔细来看这笔开支的具体明细了。遗憾的是笔者依旧没有办法从任何渠道获取到这个明细,这和中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程度有直接的关联。但笔者可以做一个最基本的分析:这部分差距一方面是用于城市居民的医疗补贴,显然政府开支在城市居民上面的医疗补贴是要远远高于农村的,这也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区别内容之一。还有,政府财政在农村的医疗开支,不单纯用于补助农民的医疗费用,还要投入资金到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中。

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单列出来分析。目前政府财政用于医疗开支中,很大一部分是开支给了一些公务员队伍中副部级干部、国企高管。中国数量多达数万人之多的这个群体,医疗费是全额报销,不受控制的,这一年造成的医疗费肯定是一个天文数据。当然,这个天文数据目前不可能通过政府财政预算得到公开,但从无数的大医院的高干楼就可以见证这个事实。他们这种天文数据的医疗费用开支,肯定是会计入到政府关于医疗费用的开支中去,肯定也会被认同为是一个巨大的民生投入。(被民生)剥丝抽茧下,对比给7.59亿农民投入的740亿,就会发现这种民生投入中蕴含了一些不公平。

还有,根据国际经验,只有当一个国家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低于30%的时候,才能较好地避免因病致贫等问题的发生。目前,中国的居民个人现金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从1978年的20.43%快速上升,到2001年达到顶点的59.97%。从2002年开始出现回落,降至2007年的45.16%,到2009年大概在40%左右。这个远超越30%的数据,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存在的因病返贫的现象。对比这个数据的就是,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目前中国政府支出占的比例2008年在24.7%,其余的是社会支出。而与中国发展水平相当的泰国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却高达56%左右。从这点来看,中国政府在医疗这个民生的投入上,绝对不是多了,而是明显偏少了。尽管这几年政府在民生上的投入有增加,但还是补欠账阶段。

在这次两会的预算报告表明,2010年安排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是8077亿元,只增长8.8%。这与去年的31.8%的增长相比,增幅明显收窄。这几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都在15%以上,如果按照8.8%的民生投入增长幅度,意味着老百姓个人承担的卫生费用又会攀升。当然,面对政府部门现在一年仅公款吃喝、公费出国考察、公车的"三公"费就接近9000亿元的数据,这种对民生投入的数据不仅突兀而且尴尬。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大力推行集约化发展。这种转变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也需要本钱,比如技术进步。而用集约化的观点来看中国民生投入数据的时候,是需要勇气的,也需要理性的。但当这种客观数据分析摆在面前的时候,更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话题:



0

推荐

付兵涛

付兵涛

24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银行业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银行业发展。作者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博主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hgtaoping”。 除明确注明为转载文章外,所有博文均为博主原创,未经博主允许,严禁转载。 联系方式:fubingtao@139.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