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进入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并没有太多出人意料的变化。国际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美国1月份失业率为9.7%,是金融危机以来首次下降。欧元区1月份制造业PMI从去年12月份的51.6上升到了52.4,为2008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9%,比去年10月份的预测提高0.8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也开局良好。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2047.82亿美元,同比增长44.4%;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3%。按照惯例统计局不公布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投资等数据,但1月份汽车销售创历史新高(166万辆),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7521亿元,前者意味着居民消费保持稳定,后者说明投资需求依然旺盛。尽管由于春节因素,1月份的数据同比增速意义不大,但即使把这一因素考虑进来,中国经济稳步扩张的势头也是明显的。
 
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随经济形势变化在悄然调整。1月27号的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例会,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前景更加乐观。果不其然,美联储2月18即宣布将贴现率从0.50%上调至0.75%,这是美联储三年多以来首次上调贴现率。过去几十年来美联储的贴现率与目标利率一直保持极为稳定的同步变化趋势,这意味美联储提高目标利率的时间肯定将提前到来。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也在年初就开始显现。1月12号,央行即宣布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之后,三个月期与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相继上调,并于2月12号宣布再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新年以来的中国经济政策调整已经开始领先于美国,并对其他国家政策调整产生明显的影响。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澳大利亚央行因为中国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放缓了其加息的步伐。
 
我国经济政策变化秉承的正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增强针对性”精神。两率变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票据利率),一是针对通胀预期。CPI不断走高,除了翘尾因素,PPI同比增速从去年以来的低于CPI转变为1月份高于CPI,也将在今后为CPI带来更大的上涨压力。二是针对贷款冒进。最终公布的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量为1.39万亿元,低于去年1月份的1.62万亿元。这主要归功于监管部门的强力控制,否则今年1月份银行新增贷款很有可能会是高于去年的水平。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增长趋势明确,通胀预期加大的同时,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一直存在。最主要的是,美国高额赤字水平难以长期为继,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将出口提高一倍,各国特别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最近有不断升级之势,这将使得中国的出口复苏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按照季节调整计算,今年1月份进出口总值环比下降3.4%,其中出口下降5.5%,实际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因此,在强调针对性的同时,今年的宏观调控工作还将保持更强的“灵活性”,而中国经济也确实具备了更大的自主调控空间。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我们需要的不是在政策变化之后才思考如何与监管部门博弈,而是应该提高对宏观经济走势的预判能力,在形势和政策变化之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取得先机优势。
 
话题:



0

推荐

付兵涛

付兵涛

24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银行业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银行业发展。作者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博主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hgtaoping”。 除明确注明为转载文章外,所有博文均为博主原创,未经博主允许,严禁转载。 联系方式:fubingtao@139.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