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昨天晚上去看《2012》,算是周末两天加班中的唯一休息。说实话,尽管是大片,但若不是有电影兑换券,让我掏60元真金白银去看两个小时的电影,我还真的觉得物有不值。

中国的票价有多贵?可以与美国做过对比。20065年我在美国学习时,同学请我看了一场“哈利波特”,忘了是第几部,但票价似乎是8美元。其实,美国的电影票价一般是5-10美元,相当于美国一般家庭月收入(2000美元)的1/200-1/400,而我们50元的票价,按照北京2008年家庭年均收入2.5万元计算,大概相当于月收入的1/40左右。这就难怪,在美国,当“巧克力工厂”这样的儿童励志影片放映时,一般都是全家三口人集体到电影院看,而中国几乎看不到一家三口一起看电影的情况。

在几年前还在读经济学研究生时,我曾经有一个观点,认为中国电影票价贵,主要是电影的价格弹性比较小,因为中国人还处于从温饱到小康的阶段,以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为主,像电影这样的文化消费还属于奢侈品,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价格弹性是比较小的。但是,现在看来,情况似乎不是这样。因为,在我为数不多的几次看电影经历中,每次都发现有很多人在排队买票,稍微大一点的“大片”,都是一票难求。所以,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电影弹性较小的假设应该不对。还有一个反证的现象是,售价7-8元左右的盗版影碟(效果好一点的),销售很好。这说明人们对电影有现实需求的。

做个简单的计算。假如我们的电影票价降到10元。中国有13亿人口,把范围缩小,月5.5亿城镇人口,即使平均没人每年看6部电影(每两个月看一部电影),每部10元计算,每年的票房收入也将达330亿元。要知道,2008年,中国国产电影已

达到406部(位居世界第三),即使电影质量再差,从中选出6部还是可以的吧。更何况,现在每年还有不少进口大片。但,事实却很可怜,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只有区区的43亿元人民币(其中国产影片占比约60%)。这意味着,按照城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只看了约0.2部电影(假设平均票价为40元)。

那么,如果电影的价格弹性真的这么大,为什么降不下来呢?再查一下数据,就知道,原因在于供给不足。2008年底,中国有1500家电影院约4000块荧幕,按照城市人口计算,大约折合14万城镇人一块荧幕,但是美国有大约3万块荧幕,大概8000人一块荧幕。有这么一个供求关系,电影院原因降价那才叫怪呢?去年中国自己拍了406部,可绝大部分根本得不到在电影院放映的机会。以至于,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电影票房高的,并不代表电影真的就好,因为有些电影凭借种种关系,可以长期占据电影档期。

我们要扩大消费内需,但是若制约内需供给的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那么促进内需恐怕很难得到扩大。----难道要我们告诉大家,三年后的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消费要趁早?

话题:



0

推荐

付兵涛

付兵涛

24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银行业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银行业发展。作者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博主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hgtaoping”。 除明确注明为转载文章外,所有博文均为博主原创,未经博主允许,严禁转载。 联系方式:fubingtao@139.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