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4月5日晚上,央行宣布提高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此,去年10月份以来,存贷款基准利率已经四次上调。商业银行是对利率变动最为直接和敏感的经济主体,加息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总体为正,但潜在的风险因素逐步增多,务须谨慎应对。

 

四次加息的结构性特征

表面上看,四次加息均是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属于对称性加息,但是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实际上加息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并非简单的对称性加息。从存贷款利率变化看,是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贷款。四次加息之后,除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外,其他其他期限的利率都是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贷款,6个月、3年、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别累计上调107、142和165个基点,而同期限的贷款利率仅分别上调100、89和86个基点。从存款利率看,是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存款利率。活期以及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期定存利率分别累计上调14、114、107、136、142、165个基点,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从贷款利率看,是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小于短期贷款利率。六个月、一年、一到三年、三到五年、五年以上贷款分别累计上调99、100、100、89、86个基点,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存贷款利率变化的这种结构性特征体现了决策层的两个意图:一是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因为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资金中,活期存款占到半壁江山,三年、五年及以上期限的定期存款占占比很低,短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低于长期存款,可以避免对引起银行资金成本的大幅提高。二是减少对贷款企业的冲击,因为银行发放给企业的贷款,大约70%都是中长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利率利率上调幅度较低,可以减少对企业付息成本的压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过去两年房地产按揭贷款快速增加(2009、2010年两年个人房屋贷款增量约2.8万亿元),而房地产按揭贷款大部分为五年以上的长期贷款,长期贷款利率上调幅度较小的这种特征,也有利于降低利率上调对居民还贷的压力。

 

加息从四个渠道影响银行经营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银行是经营资金的企业,利率变化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活动。具体来看,加息主要从四个渠道影响银行的业务经营。

第一是信贷业务渠道。中国目前实行的是直接利率调控制度,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都要按照央行公布的相应期限的贷款基准利率来定价,基准利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会提高。不过,考虑到各类贷款的定价机制不同,加息的影响也不相同。有些贷款是按季度定价,那么4月5日的这次加息,在二季度才开始按照新的利率执行。有些贷款是按年定价,比如大部分房屋按揭贷款,要到明年1月1日起才会按照新的利率执行。这几年,也出现一些固定利率贷款,比如2007年开始就有一些银行推出的固定利率房屋贷款,则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总体上看,加息将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收息率。

第二是存款业务渠道。存款是商业银行的立行之本。去年以来,随着CPI涨幅的不断提高,负利率成为存款人关注的焦点。在正常情况下,特别是在其他投资渠道畅通的情况下,负利率会导致存款从银行搬家,例如2007年就出现过。去年以来,尽管也是负利率,但由于房市调控、股市低迷,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存款搬家问题,不过存款对居民的吸引力在下降。加息之后,负利率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有助于提高银行存款对居民的吸引力。但存款作为中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利率上调会增加银行资金成本,前面我们提高活期存款占银行存款的大约一半,但不同银行之间有较大的差别,资金成本的压力也不同,大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要高于中小银行。

第三是投资业务渠道。中国经济已经过了资金短缺时代,商业银行资金高负荷阶段已经结束,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只有67%,远低于75%的监管标准。因此,除了发放贷款,商业银行的资金越来越多的被用于购买央票、国债等金融市场投资领域。工农中建四家大型银行用于金融市场投资的资金比例在2008年末一度高达30%,经过过去两年的天量放贷,这一比例有所降低,但2月末仍然高达25.6%。由于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品种,无论是央票、国债还是企业债,绝大部分都是固定利率,因此加息将降低银行持有的这些金融投资品的市场价值。

第四是中间业务渠道。这几年中国的商业银行一直努力拓展中间业务,目前中间业务收入在一些银行的收入占比已经高达20%。相对来说,中间业务收入受利率波动的影响比存贷款业务要小得多,但也有部分中间业务产品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比如目前发展比较快的银行代客理财业务,在加息的背景下,可能出现收益率与预期背离的情况,从而影响理财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在上述四个渠道中,对存款贷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加息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影响,虽然各个银行之间由于资产负债结构的不同,影响会有不同,但由于活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远低于其他期限,因此这四次加息对银行业总的影响应该还是正面的。对投资来说,存量为负,增量为正,最终影响要视各家银行的投资久期而定。加息对中间业务的影响总体为中性。

 

银行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建议

按照经济学教科书的理论,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有四类:重新定价风险(repricing risk)、收益率曲线风险(yield curve risk)、基准利率风险(basic risk)和期权性风险(optional risk)。这四类风险分布在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各个领域,就中国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看,这一轮加息对银行潜在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相关领域贷款的风险。2009年以来,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以及个人住房发放了大量贷款,这些贷款都是在利率较低的时期发放的,随着利率的不断走高,相关贷款人的付息负担将逐步加大。二是非对称加息导致的利差缩小风险。活期存款占银行存款的大约一半,在以往的历次加息中活期存款上调的幅度都不大,但这四次加息中,活期存款利率已经上调了2次共计14个基点,这是大大超出市场预期的。要知道,2007年总共6次加息,一年期基准利率上调了162个基点,当时活期存款利率只上调了1次,并且在2007年底最后一次加息时还下调了活期存款利率。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对银行利差将形成严峻的挑战。

因此,为应对加息对银行可能造成的负面冲击,商业银行除了传统的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之外,还要特别针对上面两个问题进行前瞻性的安排,将潜在风险尽可能降低。一是在进一步做好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的同时,逐步减少房地产及其相关领域贷款的占比,减少风险暴露。二是尽可能拉长负债久期降低资产久期,延缓加息对资产负债表的冲击。三是继续加大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降低对银行利差收入的依赖,增强利率风险抵御能力。(本文发表于《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0408)

 

 

   

话题:



0

推荐

付兵涛

付兵涛

24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银行业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银行业发展。作者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博主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hgtaoping”。 除明确注明为转载文章外,所有博文均为博主原创,未经博主允许,严禁转载。 联系方式:fubingtao@139.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