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央行前几天发布数据: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4.55万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同比增长0%,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4.4个和0.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3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当月净投放现金1.61万亿元。
 
其中M2余额202万亿元,引发较多的关注。比如任教主这一段:“2020年1月广义货币m2突破200万亿,真是具有历史意义,2013年才100万亿,不到七年翻了一倍,我们测算发现:过去四十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15%,从各类资产价格表现看,绝大部分的工业品、大宗商品、债券、银行理财等收益率都大幅跑输,只有少数的一二线地价房价、医疗教育等服务类产品、股票市场上的核心资产等收益率跑赢这台印钞机。”然后还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做对比:1955年M2只有175亿元,到2013年破100万亿元,花费了58年时间。而100万亿元到200万亿元,则只花费了不到7年时间。
 
这个话想表达一个观点,就是过去七年中国的广义货币增长很快,但却存在内在的矛盾。他自己已经说了,过去四十年,M2的年均增速是15%。但是过去7年,M2从100万亿元增加到200万亿元,翻了一番,而且绝对数确实非常大,但是年均增速实际上只有10%左右。比过去四年的平均增速放缓了50%呢!如果算一下,比2003-2013的年平均增速更是得放缓了70%以上!
 
必须承认,就算是过去七年平均10%的年增速,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也是比较高的。这是事实,但不能忘了三个关键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经济增速也要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过去七年,我国GDP名义值从2013年的59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万亿元,年均复合平均增速为7.6%,试问欧美哪个国家的GDP增速能有这么高?其实,只要是正常的经济体(严重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除外),GDP增速肯定是与货币供应增速成正比的。一个非常简单而朴素的道理,更大的经济规模需要更多的货币(交易、计价、储藏)。现在是纸币或者说电子货币时代,古代(工业革命以前)的经济为什么一直在一个很低水平上往复循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因素是:古代都用实物货币,特别是金属货币,如中国主要用铜钱,经济增长了,人们的财富增加了,就需要更多的额铜钱,但是铜钱的供应(也就是货币的供应)是很慢的,往往跟不上经济的增长对货币的需求,那么就会形成对经济的掣肘和下拉效应。就这一条,古代的经济增长就快不了。或者说,古代的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很难超过铜钱(铜矿开采)的增长速度。也正是这个原因,古代社会,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古代金银产量不高的国家,是很难采用金银货币本位的,因为不够用!说到这里,想起看过的一个资料,有个朝代,皇帝笃信佛教,大量修建佛寺并树立铜身佛像,直接导致经济的紧缩和崩溃。
 
第二,货币供应速度是否偏高要看货币剩余而非绝对增速。一个简单的公式,货币剩余=m2增速-名义GDP增速。如果这个数值在2%-3%之间,就是比较合适的。如果这个数值超过3%特别是如果超过5%的话,就存在货币超发嫌疑。反之,如果这个数值低于2%甚至为负,可能引发通缩风险,并进而阻碍经济增长。我简单算了一下,2013年到2019年,这个数值的平均值为1.65%,基本合适。肯定不存在超发问题。
 
第三,M2绝对规模在各个国家之间不能简单直接对比。原因有二。一是各个国家对M2的定义不一样;二是各个国家的金融体制和金融结构不一样,对M2的需求、创造机制也有很大差异。例如,中美之间,不考虑口径问题,中国的M2远高于美国;就算考虑了M2指标口径问题,经过调整之后可比的M2 规模中国也远大于美国。但是美国是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保险市场非常发达,居民的财富、企业融资不依靠银行,巨大的金融交易主要在金融市场,美国国债流动性超级好;而中国金融体制是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这样一来,美国对广义货币(其实就是银行的各类存款)的需求自然就远低于中国。
 
最后说一点,我们看到广义货币(M2)越来越多时,一定要记着,这意味居民和企业的存款越来越多,意味着居民的财富越来越多。
 
你可能会说,货币多了,钱不值钱了,是假象!老人跟我说,以前一个鸡蛋2分钱,现在一个鸡蛋要一块钱,钱虚了,不值钱了!但是我问他:以前2分钱一个鸡蛋,你一年能吃得起几个?现在呢?老人就不说话了!
 
你可能又说,货币多了,但是我的收入(财富)增长没有货币增速快!嗯,这个说到位了!这涉及到经济增长模式、资产价格、财富分配、收入非配、税收体制、理财投资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研究。
 
最后提一句,刚才说各个国家之间M2指标口径不同,不好直接对比,那么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来衡量各国货币放水或者货币增速呢?
话题:



0

推荐

付兵涛

付兵涛

24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银行业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银行业发展。作者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博主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hgtaoping”。 除明确注明为转载文章外,所有博文均为博主原创,未经博主允许,严禁转载。 联系方式:fubingtao@139.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