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期,高盛集团发布了一个观点,认为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最大新兴市场的最好发展时期已经结束。在去年以来欧美此起彼伏的唱空中国潮中,高盛的观点并无新意,但考虑到十年前,正是高盛集团首次提出了“金砖四国”概念,高盛此次改变观点,堪称具有风向标意义。

 

由于没有看到高盛集团报告原文,仅从媒体的引述报道中看出,高盛看空金砖四国的最主要论据是:“新增劳动力供应量减少,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可能已经达到顶峰”。站在长周期的角度,劳动力确实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印度的劳动力趋势与高盛的判断还不到一定相符,但俄罗斯的人口在下降,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也曾明确表示,2013年以后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的下降。

 

不过,撇开其他三国不谈,仅从中国经济而论,相信高盛这次看空的理由,应该不仅是劳动力增长乏力这一个方面。促使中国经济潜在增速放缓的因素,至少还有三个。一是城镇化步伐放缓。城镇化创造需求。21世纪前10年,以城镇常住人口占比衡量的中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37个百分点,但增速逐步递减,“十二五”的目标是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二是出口增长空间不大。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正式宣告了此前“亚洲生产、欧美消费”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破产,尽管中国已经确立了在全球出口市场的竞争优势,但随着欧美消费需求陷入低迷,中国出口也不可能继续快速增长。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凸显。过去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伴随的是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与自然环境的明显恶化,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经济潜在增长速度下降应该说已经基本成为定局。但我们更应该关心的也许是,经济潜在增速将会下降多少?或者说,今后能否在一个相对略低的潜在增速水平上进入一个新的稳定增长阶段?具体一点就是:“十二五”期间的GDP增速预期目标为7%,比“十一五”降低0.5个百分点,但“十一五”期间GDP实际年均增长11.2%,在整个“十二五”期间乃至2020年之前,能否保持8%甚至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此问题,作者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尽管面临种种挑战,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只要能够坚持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坚持把改革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开启一个新的黄金十年。

 

前面说导致中国经济潜力下降的原因中,其中一个是劳动力资源增长见顶,另一个是城镇化步伐放缓,而未来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恰恰也在于这两个因素。先看劳动力的潜力。关于劳动力,发展经济学有两个专业术语,人口红利和刘易斯拐点。这两个概念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人口红利主要指劳动力数量持续增长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刘易斯拐点理论着重分析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所带来的生产力提高。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劳动力资源将在“十二五”期间达到顶点,农村可以向城市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也将越来越少,与劳动力相关的经济增长动力确实在减退。但是,上述分析忽视了两个重要的因素:劳动力素质提升和劳动力逆向流动所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前者以劳动者受教育水平为代表,中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后者指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必定会以他们更开阔的视野、更娴熟的技术、更高远的见识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更重要的,与下面我们要谈的因素相关联,还会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再看城镇化。2010年末城镇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9.68%,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提高空间。更关键的,中国当前的城镇化是一个有水分的城镇化。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所在地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亿人,其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亿人(绝大部分为农民工),如果考虑这个因素,则中国的实际城镇化率可能不足40%。今后城镇化对经济的拉动,除了城镇人口会继续增加,更多应该是来自于作实城镇化所衍生出的巨大投资消费需求。有关测算表明,外来打工人员在城市落户,平均每个人需要投入的资金为10万元。目前2.2亿农民工,假设未来10年每年解决2000万人的城市落户问题,则每年需要投入2万亿元,如果再加上这些人在落户之后衍生的消费需求,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的将是不可估量的,要知道,2008底出台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总额不过4万亿元。“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根本路径还在城镇化。

 

能否把上述人口和城镇化方面的潜力发挥出来,关键在于能否贯彻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的要求。因为经验表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之所以一直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靠的主要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一次突破性的改革,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94年的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从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没有改革,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不可能产生劳动力红利;没有改革,就没有城镇化加速和近十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也许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上个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相信只要拿出足够的决心和魄力,做好顶层设计,在涉及财税、户籍、教育、收入分配、非公经济发展等领域实施全面深入的改革,中国经济在迎来一个新的黄金十年就绝非虚言。

 

特别需要指出的,如果确实能够实现上述领域改革的突破,新起点上的黄金十年,或许企业利润和投资收益率仍达不到此前的水平,从而不被高盛等国际资本看好,但将会是更多人受益的包容性增长,其增长模式也将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发表于《财经国家周刊》2012年第1期,20120106出版)

话题:



0

推荐

付兵涛

付兵涛

24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银行业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银行业发展。作者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博主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hgtaoping”。 除明确注明为转载文章外,所有博文均为博主原创,未经博主允许,严禁转载。 联系方式:fubingtao@139.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