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对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保持强烈的质疑态度,对CPI的的质疑就是一例。几年前曾有证券公司分析师有过一篇份量很重的分析,最近有个朋友写了一个类的评论(“内地CPI遭系统性质疑 30年来货币购买力下降程度被严重低估”),对此,我也基本认同。其实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房价问题,北京房价今年疯长,很多楼盘涨幅都在50%以上,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北京11月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5.7%,环比增长2.1%,估计连三岁小孩儿都不相信。
 
不过,我并不太别怀疑统计局故意造假,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指标是,比CPI更能反映总体物价水平的GDP缩减指数,我粗略算了一下,2008年是1978年的4.8倍,与CPI的涨幅差不多。但是GDP缩减指数也是有个编制权重的,这个权重是否合理不好说,但可以看看按照这个权重计算出的有关数据是否与我们的直观感觉相符合。首先,2008年名义GDP是1978年的约80倍,平均复合增长率大概为16%。用GDP缩减指数扣除后,2008年实际GDP约是1978年的17倍,平均复合增长率大概为10.3%(统计局公布的数据9.8%,可能是计算时间段选取有误差)。
 
应该说,这与我们直观感觉差不太大,很多产品的产量、特别是工业品的产量增幅可能还不止这个数字。例如,粗钢生产能力由1978的3500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57045万吨,增长15.3倍;水泥生产能力由1978年的7369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18.34亿吨,增长23.9倍;化学纤维由1978年的38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042万吨,增长79.1倍;汽车由1978年的17万辆增加到2007年的1283万辆,增长74.5倍。彩色电视机由1978年的0.38万台增加到2007年的8478万台;电冰箱由1978年的2.8万台增加到2007年的4397万台;洗衣机由1978年的0.04万台增加到2007年的4005万台;房间空调器由1978年的0.02万台增加到2007年的8014万台,轿车产量由1978年的2640辆增加到2007年的480万辆。
 
因此,问题可能主要在于指数编制时不同商品价格的权重选取。因为CPI权重是按照居民消费品的构成来确定的,当然,对于统计局这个消费权重的计算是否准确,我们就很难判断了。
 
当然,现在质疑比较多的,也比较公认的,一是房价在CPI中权重太低,这个统计局也承认;二是消费权重应该在缓慢的变化,CPI权重是否也应该随之变化?总体上,我个人认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消费权重变化不大的话,CPI的计算权重应该保持不变,否则不同年份、月份之间就没有可比性了。
 
说了这么半天,有点像是为统计局辩护的嫌疑。但是,CPI(包括其他很多类似的指数)与我们的生活感受不符确实存在的,对于CPI怎么才能够更准确反映真实价格走势,我也没想出来什么好的建设性的建议。国外的CPI等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没有深入研究,不得而知。如果他们也这样的话,那只能说,这可能是一个统计学的问题了。否则,我们则可以向国外好好学习一下。
 
但是对于老百姓,我们其实不用关心CPI怎么样,因为我们都是“理性人”(都不傻),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存款,而是更愿意买基金、股票、房子的原因。
话题:



0

推荐

付兵涛

付兵涛

24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银行业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银行业发展。作者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博主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hgtaoping”。 除明确注明为转载文章外,所有博文均为博主原创,未经博主允许,严禁转载。 联系方式:fubingtao@139.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