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对银行业来说,今年无疑是多事之秋。从年初开始清理整顿银行服务收费,到不时被爆出的各类案件,到一季度的银行利润增速放缓,再到近期的利率市场化加速,经历数年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面临诸多考验。

 

在银行面临的各种考验中,比较突出的一项是不良贷款反弹。根据一季度报告,16家上市银行中,有4家不良率上升。作为强周期行业,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不良率小幅上升是一个预期之内的正常结果,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期望银行贷款不良率永远降下去。但有两个问题是必须要关注的:

 

首先,面对即将到来的经济下行,银行是否有足够的存粮?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承担风险并管理风险中获取利润。尽管在现代银行管理制度下,银行的当期利润被假设是已经扣除了预期风险,但当风险真的如期而至时,银行的储备是否足够呢?数据显示,2011年末,商业银行总共提取了1.19万亿元贷款损失准备,是4279亿元不良贷款的2.78倍,也就是说,即使今后几年这些不良贷款全部损失,也不会对银行有大的伤害,顶多是拨备覆盖率降低一些,甚至利润少一些,银行业风险总体上应该是可控的。

 

那么,紧接着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说银行业作为一个整体风险不大的话,是否存在结构性或者说局部性的风险?笔者的答案是:小银行风险值得警惕。这源于近期观察到的两个现象:一是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打开之后各银行的分化表现。6月8日存款利率首次被允许上浮之时,几乎所有银行都上调了活期及一年期以下定存利率,大小银行之间的行为差异并不大。但7月6日第二次调息之后,大小银行的定价策略明显分化,总的规律是银行越小,利率上调的幅度越大、范围越广:几大银行仅上调了一年及以下期限的定存利率,活期及一年以上定存执行基准利率,而部分小银行则是几乎一律一浮到顶,中型银行则介于两者之间(参见《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7月9日文章“银行存款利率分化三大阵营 中长期理财品遭疯抢”)。

 

二是媒体关于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反弹的报道。受去年四季度开始的民间借贷资金链断链的影响,年初以来浙江、特别是温州各银行的不良率普遍抬头,但出乎意料的是,不良率反弹最多的居然是中小银行,不良率绝对值也高于大型银行(参见《新世纪周刊》2012年6月25日封面文章“不良贷款来了”)。

 

浙江部分小银行不良率超预期反弹这个事实,不由得让人担心:小银行此前相对较低的贷款不良率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是否还能够保持?根据年报数据,2011年底,16家上市银行中,工农中建交五家大银行贷款不良率最低的0.86%,最高的1.55%,算术平均为1.09%;其他11家上市银行,不良率最低的0.38%,最高的0.92%,算术平均为0.64%。但是如果按照今年以来的不良率趋势,小银行的贷款不良率也许不久就会超过大银行。那么,造成小银行不良率此前较低、目前反弹较快的原因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奥秘就在于,小银行具有更强的顺周期性。小银行由于规模小,贷款集中度也不可避免的会比较高,如果是集中在顺周期性行业比如房地产业,就更可怕。不幸的是,不少小银行确实在房地产领域有较大的集中度。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底,尽管房地产贷款占贷款的比重总体上只有20%左右,但有几家上市银行房地产贷款(包括对公与按揭)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已经超过30%,接近国际上一些国家发生房地产金融危机时的水平。房地产业是近十年来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部分小银行也因在房地产的激进做法而受益颇多,但成也萧何败萧何,他们也可能在经济下行、房地产行业调整的过程中反受其累。

 

对于小银行上浮存款利率,这本身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也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价格竞争本来就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现象。同时,大中小不同类型银行的存款结构,也决定了各银行会采取不同类型的价格策略。根据年报数据,目前几大上市银行一年期以上存款占比普遍在5%-10%之间,而小银行则高的多,这就决定了小银行必须比大银行更加重视长期存款。目前还没有看到大规模的存款搬家发生,但可以预测,既然小银行存款利率优势主要是在长期定存部分,因此将来如果出现存款搬家,最可能发生的领域肯定也在于此,因为对利率最敏感的存款人也恰恰是长期定存客户。

 

那么问题就来了,小银行固然可以通过价格手段获得更多的存款,但其资金成本也必将明显攀升,后面的故事就比较熟悉了:在利润压力下,为应对资金成本上升,他们将被迫进入高风险溢价的贷款领域,最终走上不归路----由于贷款利率下浮区间已经扩大到0.7倍,能接受高利率贷款的必然也是高风险客户。殷鉴其实不远,大洋彼岸的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数量从1970年的13511家直线减少到1990年的8580家,倒掉或者被并购的主要都是那些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银行,而类似的故事在很多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都曾上演过。

 

当然,从来没有无风险的改革,经济下行周期也迟早会到来,目前的当务之急,不是延迟改革,而是尽快完善配套政策,将可能的风险降到最低,比如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消除目前银行享有的隐性国家信用,提高存款人的风险意识,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本文始发于 和讯网 http://bank.hexun.com/2012-07-11/143439525.html)
话题:



0

推荐

付兵涛

付兵涛

24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银行业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银行业发展。作者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博主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hgtaoping”。 除明确注明为转载文章外,所有博文均为博主原创,未经博主允许,严禁转载。 联系方式:fubingtao@139.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