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为应对持续加大的购汇和外储下降压力,新年伊始,管理部门收紧了对居民购汇的真实性目的审查。管理部门的担心不是毫无道理,但可能并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居民购汇确实在大幅增长,外汇流出的主要压力并非居民购汇,而是进出口贸易伪报。
所谓贸易伪报,就是外贸企业为了通过操纵进出口商品价格,将套利资金通过贸易途径流入流出中国。具体来说,现在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且预期还需还将贬值,贸易企业就会虚增进口报价、压低出口报价,从而将更多的人民币换成美元放在境外。观察到的疑点有四:
第一,去年811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10%左右,BIS公布的人民币有效汇率也贬值接近10%,但是中国对外出口不增反降。这与常识和规律不服。因为按照IMF和世界银行2015年的报告,尽管货币贬值对出口刺激大不如前,但毕竟还是有作用的,尤其是当贬值幅度达到10%以上的时候。
第二,这几年,尽管关于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的讨论不断高涨,但至少截至2015年底,中国商品出口在全球的份额其实一直在稳步提升。但是从2016年以来,中国出口降幅明显高于全球商品出口降幅,意味着中国出口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出现下降。这与人民币贬值的周期基本一致,难免让人怀疑。
第三,这几年,尽管出口低迷,但是进口更加低迷,因此贸易顺差其实是在扩大的,因此也有“衰退式顺差”的说法。但是从2016年三季度以来,出口降幅已经大于进口降幅,有点不太正常。
第四,中港之间的贸易数据异常:2006年-2015年,香港方面统计的从大陆进口货物值绝大多数年份都低于大陆统计的对港出口值,前者一般是后者的80%左右,唯一出现反常的是2009年。2016年前11个月香港方面统计的从大陆进口货物值虽然仍然低于大陆统计的对港出口值,但已经几乎相同(97%)。2016年与2009年有个非常相似的因素,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预期强烈。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有资金通过出口低报来向境外转移资金。此外,2016年大陆对香港出口增幅高达50%,显然也是不正常的。
假设进出口贸易中各有10%是虚假套利资金,那么就有将近3000亿美元的资金通过贸易途径大摇大摆的流出境外(滞留境外)。
更多博主文章欢迎关注博主个人微信公众号:宏观涛评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