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5G概念越来越热。商业银行在应用5G的大潮中也不甘人后。

 

 

近日,先后看到几则5G智慧网点、5G科技无人银行开业或者即将开业的新闻。

 

 

4月19日,某银行北京某支行在国内银行业率先连通5G网络,实现了业务通过5G网络高速承载。

 

 

6月11日,某银行基于5G应用的首家新型智慧网点在江苏苏州亮相。该网点深度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金融科技手段,为客户打造了更具科技感、未来感、温度感的金融服务体验。

 

 

“某银行将于6月在北京落地三家5G科技无人银行:5G科技无人银行以5G技术为基础,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全息投影、VR/AR、大数据等新科技,应用于迎宾识别、互动体验、展示销售、业务办理等客户全旅程服务。”

 

 

“某银行宣布成立5G金融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研究推进基于5G的智能网点建设、用户体验创新、风控管理优化等新业务、新服务。

 

 

的确,5G银行以其速度更快、连接更多、时延更低和可靠性更高的独特优势,在很多领域和行业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就银行来说,将来移动支付、远程客服、动产质押、移动作业等方面,确实会有很大的提升机遇。

 

 

但是,仅就银行物理网点的服务改进和提升来说,5G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施展空间。新闻报道中提到的所谓5G智慧网点的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似乎与5G关联不大。毕竟,现有绝大大部分银行物理网点用的应该都是光纤宽带网络,其稳定性、速度、可靠性、低延迟方面难道还不如5G?如果这样,那么真如我此前在听华为专家讲座之后所写的那样(链接:“5G、GDP与亏损企业数量),5G率先团灭的将是光纤宽带服务商!

 

 

对于被媒体大肆报道的5G无人银行,我有一个基本的问题:现在很多人去银行网点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存取现金(这个需求已经越来越少);第二,银行要求只能到网点才能够办理的一些业务,例如开户、销户、签订服务协议等等,部分业务其实移动端或者远程也可以办理,但是监管部门仍然要求客户必须到银行实体网点办理。例如,某银行已经宣布,其不目标是凡是监管没有强制要求的业务办理,一律转移到移动端办理。但是,去一个哪怕是5G通信的“无人网点”,就能满足监管要求的“面签”规定了么?如果这样,那么5G手机上市之后,通过人脸识别、视频交互,是不是也可以满足监管的“面签”要求?还有必要去网点么?

 

 

当然,有一个群体,还经常去银行网点办业务,而且原因不是以上两条,这就是老人群体。很多老人更愿意去银行网点办业务,可以有很多理由,比如:不会、不愿、不喜欢用智能手机、电脑或者IPAD等电子产品;与银行卡甚至无卡电子账户相比,更喜欢存折,而且要每个月退休金发了后去银行补录一下,看到上面的存款数字心里才踏实;退休之后身边说花的人不多,去银行网点办业务可以跟里面的柜员、大堂经理说说话,聊聊天。......

 

 

基于以上分析,对银行来说,开个5G无人网点,时尚、炫酷、吸引眼球,有助于提高银行影响力和知名度。但无论是从未来发展方向还是践行普惠金融要求来说,国内银行要做的,恐怕是沉下心来,真正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到来,数亿老年客群急需更加贴心、温馨、靠谱的银行服务,学习国际上先进银行服务老龄客群的经验和做法,高度重视并认真履行老龄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

 

第一,银行应该高度关注老龄人群的身体特殊状况,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和渠道工具。例如,国外银行不仅将养老金融视作营收来源,更将其上升到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层面来拓展践行。2016年,汇丰银行宣布与英国艾森海默症协会展开全面战略合作,提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渠道的老年人操作便捷度,并开发专门针对艾森海默症患者的个人财务管理计划,使该类客户的个人理财无后顾之忧。

 

   第二,建设一批老龄普惠特色支行或者银行网点。将物理网点进行老年人适应性改造,包括但不限于进出网点大门的无障碍通道、更适合老年人身体的舒适座椅、准备供老年人使用的助听器材、提供老年阅读方面的大字体产品手册和合同文本等等

 

 



 

 博主更多文章请长摁或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宏观涛评

 

 说说结构性政策

话题:



0

推荐

付兵涛

付兵涛

24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银行业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银行业发展。作者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博主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hgtaoping”。 除明确注明为转载文章外,所有博文均为博主原创,未经博主允许,严禁转载。 联系方式:fubingtao@139.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