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市银行2013年半年报告陆续公布完毕,总体上没什么意外信息。利差缩窄、利润增速下降、不良回升等等,都在市场预期之内。

 

与财务数据的这些平稳变化相比,面对扑面而来的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经济放缓等挑战,商业银行正在或者计划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手段来妥善应对,显然更为重要。对这一问题,各家银行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给出的答案中,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是经营转型。各银行转型的方向也似乎也比较一致:拓展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提前布局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综合化经营增加非利息收入,积极研究互联网金融,等等。

 

作为具有相似细胞基因的群体,各银行在相似的外部环境变化面前,做出步调一致的选择,也算是基本符合预期。不过,一样的过去并不一定保证一样的未来,各银行描绘的愿景大同小异,最终的结果却可能大相径庭。这其中,既与各自基本面也就是“行情”的差异有关,更与各自的战略执行力特别是战略定力密不可分。

 

首先,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最重要的是稳而不是进。银行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甚至可以说银行就是宏观经济的一个映像,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决定金融,所谓的形势比人强。在经济上行期,周期行业中企业比的是谁能更好的分享经济增长成果,从而获得超越行业平均的收益。在经济下行期,比的是谁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从而活的更久。借用中央政策基调的用语,银行要想稳中求进,前提首先是稳。因此,尽管压力山大,银行转型却不可操之过急,切不能在拓展新业务上急速猛进,更不可在这个时候为追求规模而盲目扩张。从半年报告披露信息看,多数银行资产扩张及业务增速都平稳回落,但也有个别银行资产仍在大幅增长,个中风险值得警惕。“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是当年战略大师朱升给朱元璋的建议,也适合当前的中国银行业。

 

其次,差异化的核心要义,不在于完全与众不同,而在于坚持至卓越。企业发展战略,决定做什么固然重要,明确不做什么更重要。中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几家大银行,过去这些年的问题恰恰就是什么都想做、也确实什么都做了。这与中国经济和银行业的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跑马圈地的年代,遍地是黄金,谁也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时移世易,当粗放经营无法带来利润,银行就必须重新审视原来的发展模式,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也就是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文化特性、风险偏好来确立比较优势。当然这并意味着一定要在业务方向别出心裁、独辟蹊径,毕竟这个市场的海洋很广很深,可以也需要很多泳者。但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海洋中长久生存下去,仅靠之前三脚猫的狗刨泳技是不够的,必须练就能激流勇进的高超技艺。在这个过程中,偶然也好,眼光也罢,有一些幸运儿已经抢得市场先机,例如民生银行之于小微企业。但后来者也还有机会,同样以小企业金融为例子,目前美国小企业金融的领导者富国银行,大规模进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也就是在1990年美国利率市场化完成四五年之后。关键在于,能否看准方向,坚持下去,找到合适的经营模式并做出特色。

 

最后一点,差异化战略需要富有弹性、强大灵活的管理能力来支撑。一方面,银行必须要建立强有力的统一管理能力。既包括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综合计价、绩效考核、风险防控的全流程管理,又包括对客户、产品、员工的统一视图服务和管理,而这需要强大的IT系统,更需要先进的管理工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利率市场化趋势下,留住客户不能单纯依靠降低价格,而应该依靠提高服务水平、增加交叉销售数量来提高客户黏性。但是,如果一个银行根本不具备快速识别一个客户在其体系中购买服务数量的能力,那么提高客户黏性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银行必须具备强大的内部差异化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时代,银行系统内各个条线、分支机构面临的外部环境出现分化,尽管作为一个整体,银行必须兼顾很平衡多个指标,但对业务条线和分支机构必须给予足够大的差异化管理。不能要求每个分支机构都兼顾各个指标,而应该根据各个机构的资源禀赋等特点,有针对性的设定考核指标。(本文始发于 《中国城乡金融报》http://www.zgcxjrb.com/n1519887/n1520209/2155117.html )

话题:



0

推荐

付兵涛

付兵涛

24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银行业资深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货币政策、银行业发展。作者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博主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hgtaoping”。 除明确注明为转载文章外,所有博文均为博主原创,未经博主允许,严禁转载。 联系方式:fubingtao@139.com

文章